新能源装备学院(平阳学院)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科技赋能农业,青春助力振兴 ——“瓯越鹰眼” 实践团运用无人机技术助力三垟湿地瓯柑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 日期:2025-07-14 阅读:

在数字化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人机技术正成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2025年7月,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瓯越鹰眼”实践团奔赴温州三垟湿地瓯柑精品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无人机应用专业优势,通过高精度巡检、智能施肥、病虫害监测等技术创新服务,为传统瓯柑种植注入科技动能,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兴农”的青春使命。

实践背景

科技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三垟湿地作为温州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独特的湿地环境孕育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瓯柑产业。瓯柑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更是温州的一张金名片。然而,在实地调研中,实践队发现传统种植模式面临诸多挑战:人工巡检效率低下、施肥喷药不够精准、病虫害防治滞后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

“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农活,我们这些老农民又不懂新技术,真的很需要你们这样的专业人才来帮忙。”瓯柑园负责人的一番话,让队员们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如何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成为团队此次实践的重点课题。

科技实践

无人机精准护航果园管理

1.三维建模:构建果园数字孪生

团队成员操作大疆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对核心产区进行全方位航测。通过倾斜摄影技术,生成厘米级精度的三维数字模型,精准呈现每棵果树的空间位置、高度及冠层密度。

“传统人工测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我们的无人机仅用4小时就完成了全部测绘工作。”指导老师介绍道。这套数字模型不仅为果园管理提供了可视化平台,还能通过定期巡检和数据更新,进行生长趋势分析、病虫害监测,为科学种植决策提供依据。

2.精准施肥:开启智慧农业新模式

因天气原因,在果园未开展“空中施肥”。据果园负责人介绍,调试的农业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根据模型推荐的需肥等级,自动调节氮磷钾肥料的投放量。无人机在距树冠5米的低空匀速飞行,肥粒均匀洒落在根系周围,实现精准控制每棵树的用量,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

实践感悟

青春在田野绽放光彩

“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科技对农业的改变,这比课本上的案例生动多了!”队员不由感慨道。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虽然辛苦却收获满满。

指导老师徐海燕表示:“这次实践不仅检验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他们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无人机不只是航拍工具,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技术手段。”

从校园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用无人机技术描绘出科技助农的美丽画卷。在三垟湿地的柑林间,这群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农业需要新技术的加持,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青春智慧。 

快速访问: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