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鹿城区片塘河畔的温州之光能源博物馆,“探能逐光 能源科普“新青年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仿佛穿越时光,置身一段厚重的工业记忆之中。这座博物馆的前身是温州东屿发电厂,曾在上世纪90年代承担全市80%的用电负荷,被誉为“温州之光”。如今,老电厂转型为集科普、展示、教育于一体的现代能源博物馆。一位队员感慨道:“亲眼看到一个老工业场所转型为公共教育空间,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城市记忆的延续,还有能源教育的创新表达。

穿越能源百年
在张冉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依次参观了四大展厅:“传统能源回忆”“当代能源历程”“能源与人类未来”“能源乐园互动空间”。了解从煤炭、石油到太阳能、风能、氢能的演变过程。来自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的团长陈写远还主动为同伴讲解风力发电原理,展现出专业素养。他说:“我们不仅是参观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

锈迹里的故事
在工业遗存展厅,锈迹斑斑的蒸汽锅炉、老式磨煤机和巨幅油画,唤起学生对温州电力发展历程的敬意。有同学说:“工业遗存不仅仅是废旧,它是历史的见证,值得我们重新发掘。
一课胜千言
今日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记录所见所感,有人画流程图、有人写感悟,还开展了小型分享会,围绕绿色能源与工业转型展开讨论。“锈迹背后,是科技与理想的双重燃烧。”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在场即成长
此次实践让学生们在真实场景中拓宽视野、深化思考,激发了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与责任感。通讯员虞文杰说:“亲眼所见、亲手记录、亲口表达,比在课堂上听一百遍更深刻。”
这场穿越历史与现实的实践之旅,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也让绿色理念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